新闻中心
NEWS
I WANT TO DONATE
AWARD SYSTEM
PROJECT SYSTEM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新闻动态
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晓剑书斋论坛之张品成主讲“红色小说繁荣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
2024-11-21来源:基金会作者:系统管理员

2024年11月20日下午,晓剑书斋论坛第十八期在在海南师范大学龙昆南校区图书馆二楼顺利开坛。植展鹏、陈波来、乐冰、唐彦、李宁、王云、杨飞、钟国骏、郭潜力、战胜、王明明、雷鸣宇、王菁菁等十多位作家与学者出席本次论坛。著名作家晓剑担任论坛主持人。

本期的主讲人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作家——张品成

 

晓剑书斋论坛之张品成主讲“红色小说繁荣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

晓剑书斋论坛现场

晓剑书斋论坛之张品成主讲“红色小说繁荣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

主持人晓剑

 

张品成以《红色小说繁荣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为题目,介绍了他如何走上红色小说写作之路。他从红色小说怎么看、怎么写两个方面入手,向在场的所有人分享了红色文学的写作方法。

他认为红色文学写作应该回归文学本位,也阐释了康德的“二律背反”理论在小说创作实践中的运用,认为文学创作应该解放思想,打破标签化,不被概念所定义。并结合他本人的亲身写作实践,以高屋建瓴的视野和深邃的哲学眼光提出了他对于红色小说繁荣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势的看法。

 

晓剑书斋论坛之张品成主讲“红色小说繁荣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

第十八期主讲人张品成

 

张品成认为作家要写最熟悉的生活场景,需要建构独特的文学语言。他自幼生活在革命老区,对客家人的生活习惯特别熟悉。但是起初由于个人主观性太强,而来源于书籍的客观性资料又太多,因此写了半麻袋作品都不成功。

后来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一个人重走长征路,采访了八百多位长征的参与者。了解到中国的一支军队,当时战胜了人类的极限。因此他也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人的一些内在精神,比如坚韧不拔的勇气和对信念一往无前的坚持。通过八百多位采访者的讲述,他掌握了大量原始素材,也涌现出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这使得他在红色小说创作中,细节表达方面充满真实感,人物性格更为丰富饱满。他对红军的理解,在于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韧性的部分。中国的百年历史必须有人来写,无法回避。

张品成总结了之前很多红色文学作品,有点僵化和程式化。以至于很多人一看到红色就喜欢盖棺定论,但其实张品成有很多个人的深入思考。作为新时代战争文学标志性的作家,他提出了对红色的理解以及红色文学的方法论问题,内核包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富含人性的部分。他认为红色文学所涵盖的内容可以很丰富,包罗万象,比如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动物的感情等。

谈起红色文学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势,张品成表示,从国家的形势来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这是发展趋势,但形势好时尤其要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文学必须有血有肉,文学本位不能丢。

他分享第二点成功经验,即二律背反定律。他认为任何题材和内容都没有障碍,就看如何思考和把握,题材无原罪。他表示,我们需要战争英雄,但更需要具备人性的人。同时他也举例说明红色题材的遴选和规避原则,不能违背历史真实。张品成推心置腹的分享,令在场的作家、学者们深受感动,受益匪浅。

讲演结束后,晓剑老师总结了张品成的文学观点和写作手法。他认为凡是歌颂革命战争以及革命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文学都是红色文学,并引导大家积极思考和研讨红色文学的概念与外延,以及如何对其进行阐释和界定,鼓励在场的作家和学者们踊跃发言。

军旅作家植展鹏认为,凡是歌颂共产党丰功伟绩的,都是红色文学。

 

晓剑书斋论坛之张品成主讲“红色小说繁荣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

植展鹏分享感言

 

诗人陈波来出生在贵州地区,他结合自身成长环境中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红色文学的理解与认知。

 

晓剑书斋论坛之张品成主讲“红色小说繁荣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

陈波来分享感言

 

学者王明明教授表示,其实一切的文学,都谈的都是人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深刻的连接与碰撞交集。现代教育系统中,把文化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红色文学应该属于革命文化的分支。

 

晓剑书斋论坛之张品成主讲“红色小说繁荣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

王明明分享感言

 

作家唐彦表示,在生活中他和张品成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是在看完张品成主席的《赤色小子》和《白马》以后,彻底刷新了自己对于红色小说的理解。在文学创作方面,张品成主席也给了很多建设性指导意见。在创作闯海文学代表作《白沙门》时,张主席也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对此深表感激。

 

晓剑书斋论坛之张品成主讲“红色小说繁荣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

唐彦分享感言

 

《天涯》杂志编辑部主任李宁表示,真正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在文学现场对人物的塑造、人性的挖掘和社会的洞察,会超越标签化。在当代文学史上,八十年代的文学流派丰富而多元,比如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文学承担了动员社会情绪的重任。九十年代后文学开始走向大众文化,再后来的很多作品都难以形成社会共鸣。

 

晓剑书斋论坛之张品成主讲“红色小说繁荣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

李宁分享感言

 

新世纪以来,大家更难从文学圈里找到共识与共鸣,这就是当今的文学格局。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文学格局表达完全是发展的,需要抢夺大众的眼球,也就是话语权。但是真正好的作品是可以超越标签和媒介的。而张品成的作品超越标签化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他在艺术方面和文学性上都有所成就。但是红色小说要繁荣,就势必要适应新媒体传播介质,形式和内容是相互征服的过程,形式一定会影响创作内容本身。同时要充分了解百姓的需求,才能真正创作出比较好的文学作品。

海口市作协副秘书长王云认为,张品成主席是用上帝视角写小说。在非正常的时代,他所塑造的小说人物体现了对道德人性的坚守。生活中,张品成主席也经常会在创作方法上对大家进行指导,比如如何在形式和题材上进行突破,如何避免同质化的内容等。

 

晓剑书斋论坛之张品成主讲“红色小说繁荣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

王云分享感言

 

诗人乐冰表示,张品成专注红色文学创作,有四十年左右了,这种不断探索、深度挖掘红军故事、勤奋创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就好比打井,东一榔头西一棒,不深度挖掘,是打不出水的。这一点值得从事文学创作的同仁学习。建议适当的时候在北京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张品成红色作品创作40周年研讨会,这不仅符合当前的主旋律,也对全国红色文学创作起到推动作用。第二,他个人认为红色文学有两种不同的定义,一种是写以红军的主题的,一种是写建国以后,在党领导下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红色故事,这是广义上的红色题材。三是海南琼崖纵队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红色故事,需要更多的张品成这样的作家来挖掘、研究、推广。

 

晓剑书斋论坛之张品成主讲“红色小说繁荣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

乐冰分享感言

 

作家郭潜力认为,张品成本身就代表了红色小说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势。他的成功无外乎两条,一是本身来自革命老区,掌握了大量的故事和素材。二是表达了主旋律下,他个人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叙事。只有从儿童最纯净的视角窥探世界,才能避免脸谱化和标签化。张品成是一个有良心的作家,他在思想性和文学性的表达方面,都做得非常不错,也获过很多金光闪闪的大奖。红色题材确实有所指性,张品成的影视作品也都是这方面的延伸。人性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只有深刻挖掘人性的作品,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红土地的情结,张品成一直在坚守,也希望他在红色小说创作之路上能走得更远。

 

晓剑书斋论坛之张品成主讲“红色小说繁荣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

郭潜力分享感言

 

钟国骏老师表示,他非常赞成文学是人学的观点。千百年来,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作品,都能凸显人性的光辉。真正好的作品,除了价值观的表达,还需要深入生活实践。张品成开辟了红色文学的新写法,作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晓剑书斋论坛之张品成主讲“红色小说繁荣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

钟国骏分享感言

 

王菁菁出生在河北保定,她表示自幼听到的所有红色革命故事,都是道听途说。认识张品成主席以后,通过他的言传身教,更深刻地理解了红色文化。她认为红色文学繁荣的必然性在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先辈们的艰苦奋斗,团结一致,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好生活。张品成主席有一颗赤子之心,知世故而不世故,能跟很多年龄阶段的人交往。希望他和他的红色精神能一直传承下去。

 

晓剑书斋论坛之张品成主讲“红色小说繁荣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

王菁菁分享感言

 

最后,晓老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又对张品成主席的分享表示由衷地感谢,并组织相关人士进行合影。

至此,第十八期晓剑书斋论坛圆满落幕。

 

晓剑书斋论坛之张品成主讲“红色小说繁荣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

第十八期晓剑书斋论坛参会专家进行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