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下午,第二十一期晓剑书斋论坛在海南师范大学龙昆南校区图书馆二楼如期举行。三十余位来自历史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著名作家晓剑继续担任论坛主持人。
△晓剑书斋论坛现场
△主持人晓剑
本期的主讲人是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海南省史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钟业昌。
△第二十一期主讲人钟业昌
钟业昌以《“音译”译出的宋氏家族——解开宋耀如缘何姓“宋”的历史真相》为题,从17个方面的史实入手,系统梳理了宋氏家族姓氏来源的争议与谜团。
从宋耀如的原名“韩教准”到他出海所乘坐的“加勒廷”号的第一个名字“Sun”、上岸之后选择的“Soon”,再到基督教洗礼仪式时得到的教名“Charles Jones Soon”、回到上海后的“Soong”,又到重新使用中文名之前的“Charlie Soong”……结合广东方言发音特点及当时传教士的翻译习惯,他详细为在场的专家学者们梳理了宋耀如姓氏的历史真相。
这一发现不仅还原了宋氏家族的文化根源,更揭示了近代中国在全球化初期姓名翻译中“音译定姓”的独特现象及其对家族身份建构的深远影响。“宋耀如的姓名史,就是他一生奋斗史的移动路标和生动注脚。”
△图为钟业昌进行主题演讲
△图为晓剑书斋论坛第二十一期讲演现场
演讲结束后,现场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晓剑依旧一马当先,他十分认同钟业昌报告做出的理论突破,认为其将这份音译变化的问题分析的十分透彻。
矢弓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听闻这一研究,但他也从文学的角度发觉了“Sun”这一发音万变不离其宗的特点,这也印证了姓名翻译中“音近义远”的普遍规律。
△矢弓分享感言
唐若玲则旗帜鲜明的提出质疑,她表示不能接受“过继说无知无畏”的说法,并认为“过继说”更容易解释宋耀如早年的经历。而钟业昌也拿出相应的史实进行回应,尽管限于篇幅问题无法展开,但二者的讨论依旧精彩纷呈。
△唐若玲分享感言
刘为民则表示一些学说和理论都是可能成立的,宋氏家族的文化可能具备一定的外国思想文化视角,而他认为这项研究可以从中外民族的文化传统继续入手挖掘。
△刘卫民分享感言
丘刚根据钟业昌的研究引申道:宋代在西方视野中象征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宋耀如选择“宋”姓是否可能借用了这一文化意象?
△丘刚分享感言
王志强充分肯定了钟业昌报告的突破,但是他认为有必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考量,因为当年的许多国人的确拥有许多名字;另外,由于海南本土文献太少,所以研究海南文史的学者需要挖掘外国文献资料,但也需要注意不可偏废。
他还表示,这一研究还可以抓住宋耀如自我认同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王志强分享感言
张兴吉认为,宋氏家族的姓氏变迁不仅是语言学的个案,更是海外华侨在异域扎根、重构身份的缩影,其历程值得置于更广阔的移民史框架中审视。
△张兴吉分享感言
李勃为在场的专家们提供了一项极有价值的史料:韩氏先祖为北宋宰相韩琦,宋耀如是否是以此追忆家族荣光?
△李勃分享感言
刘逸则表示,宋耀如的所谓革命或许与今日我们所言之革命有所不同,这一点需要着重注意。
△刘逸分享感言
最后,晓剑老师进行总结。他高度评价钟业昌的研究“以名窥史,见微知著”,并指出本次讨论实现了演讲者与讨论者的“双赢”,为海南文史研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最后,与会学者合影留念,第二十一期晓剑书斋论坛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
△第二十一期晓剑书斋论坛参会专家进行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