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下午,晓剑书斋论坛第二十二期于海南师范大学龙昆南校区图书馆二楼顺利举办。本次活动汇聚了十多位文艺领域的专家学者,青榕校友协会组织部分学生到场旁听,共同奔赴这场思想盛宴。著名作家晓剑担任主持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洞察力引领全场。
△晓剑书斋论坛现场
△主持人晓剑
本期论坛特邀主讲嘉宾为当代海南诗坛领军人物、诗人江非。
△第二十二期主讲人江非
江非以《谈谈中国式现代化诗歌之路上的几个问题》为主题,旁征博引,贯通古今,不仅介绍了自己身为诗歌创作者在实践写作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更是从宏观视角进行了学理性的系统阐述。
他首先提出,我们应该思考诗和语言的关系。同时,江非指出,诗是永恒的重复,是生命本质,也是生产话语。他进而表示,诗不是知识,是语气。语气即节奏,即人,随后,江非以李杜二人的诗为例,强调了语气是最大的个性。
接着,江非着重阐释了自己对古典性诗学的认识。他从中西异同这一点出发,以施耐德诗歌中的时间意识为例,论证了我们与西方存在着思维形式、时间意识的不同。此外,江非还阐述了自己对春秋诗的看法,并重新解读了“诗言志”,他认为现在很多人的理解存在错误,“志”并不是志向、抱负。诗是自由,语言的自由。他反复重申,诗必须实现一种自由。而后,江非谈论了诗歌的自然性,并以李白、陶渊明、谢灵运三位诗人为例,逐一进行解读。
最后,江非回顾历史,从五四时期的启蒙思潮,到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人民性”,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平民化写作。他认为当代诗歌应构建属于现代化时代的独特话语体系,并特别强调了“理性”在诗歌创作中的核心地位。
△图为江非进行主题演讲
△图为晓剑书斋论坛第二十二期讲演现场
演讲结束后,在场的专家学者们依次发言。
晓剑首先表示,江非提出的"现代诗歌依存古典传统"的命题给他极大启发。他指出,当代诗歌虽产量惊人,但真正能镌刻记忆的作品寥寥无几,他殷切期盼现在的诗人们能为后代留下一些传诵千古的诗句。同时,晓剑肯定了江非在诗歌创作中的哲学思考,认为这能让诗歌具备更旺盛的生命力。
彭桐表示,现代诗歌就应该注重当前的时代特性,要贴合时代。正所谓“穿上唐装,系上领带”,以前写诗要举头望明月,现在写诗要举头看无人机,并且强调了写诗要扎根大地。
△彭桐分享感言
王晓冰对“语气是诗唯一的思想,也是最大的个性”深表赞同,并和大家分享了三句日本俳句,一同领略诗歌的魅力。此外她也表示,让语言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很大的考验和难题。
△王晓冰分享感言
孟波则针对江非所讲话题提出了补充和反对意见。他指出,诗经之前是歌,有了文字后,才整理成为诗。他认为诗歌是语言艺术,但最好的艺术不需要语言。
△孟波分享感言
乐冰觉得,诗人的心一定要干净,并与大家分享了江非早期作品《妈妈》,表示其中单纯的情感曾让他非常感动。
△乐冰分享感言
最后,参会嘉宾合影留念,第二十二期晓剑书斋论坛在大家激烈的讨论中圆满落幕。
△第二十二期晓剑书斋论坛参会专家进行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