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上午,晓剑书斋论坛第十七期在海南师范大学龙昆南校区图书馆二楼顺利开坛。十多位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学生出席本次论坛,著名作家晓剑担任论坛主持人。
本期的主讲人是前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生态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史海涛。
晓剑书斋论坛现场
主持人晓剑
史海涛以《生态保护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为题,从怎么看、怎么办两个方面入手,向在场的所有人介绍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生态的基本规律,阐释了当下生态环境破坏的惊人现状,并结合他本人的亲身经历与认识,以高屋建瓴的视野和深邃的目光提出了他对于生态保护的看法:决策最重要、科普塑认知。
具体来说,面对“重物种,轻生态”的问题,史海涛认为“物种灭绝是不可逆的”,并对此做出强调:物种一旦灭绝,就不可复生,因此一定要保护好物种,保护好生物多样性,避免灭绝,并且保护的应该是野生种群,而非养殖种群。因为养殖的动物离开了自然,而野生的种群才能发挥生态功能。他认为我们需要以种群保护为主而非养殖个体替代,应保尽保,整体保护,才能有显著成效;同时,发挥保护区的作用,通过科学研究为立法与管理提供依据,及时观察物种的变化情况,培养优秀人才,开展世界级的生态合作。如此一来,生态保护才能落到实处,自然万物才能和谐发展。
种种简洁明了而脚踏实地的观点与提议,让在场的各位学者、学生闻之不由颔首。
史海涛在论坛现场介绍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第十七期主讲人史海涛
讲演结束后,在场的学者老师们踊跃发言。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发言的特殊之处在于,史海涛表示每位嘉宾无需进行自我介绍,而是单纯以讨论嘉宾而非专家学者、社会名流的身份参与其中,以免拘束了现场众人的思想观念的碰撞,众人欣然同意。
晓剑一马当先,他总结了史海涛的讲演观点,并表示生态保护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史海涛的这一番讲演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一个警醒,是一个有责任的学者在对人类发表宣言,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位嘉宾表示,他也曾参与生态工作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切身的体会,他认为史海涛的讲述解答了他之前的许多工作中的疑问,收获匪浅。
与会嘉宾一览
另一位嘉宾紧随其后,认为尽管我们需要注意现在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海南的生态保护也着实取得了许多成果,这是非常难得的。
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是导演,他表示自己在听讲演的过程中立刻构想了一段电影相关的故事情节和画面,并将之描绘出来,得到了在场学者们的鼓励。他认为,文化娱乐手段等也可以为生态保护工作出一份力。
接着,一位学者认为,人类的思想意识是在不断发展和提升的,百年前的文学家郭沫若便以《地球,我的母亲》抒发了他对地球的深深愧疚与热爱,可彼时的中国在并未解决贫困温饱问题,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为了国家人民的生产生活发展,我们也的确牺牲了许多;但在解决了基本的发展问题之后,中国人也开始在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注意生态文明的建设与保护,而我们也必须将其作为一个课题去严肃对待。
而史海涛老师的学生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这次的交流让他真正感受到了言之有物,而且能够让他得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话题。他坦言道,自己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也曾怀疑自己是否在从事一个注定无意义的事业,但他意识到正是因为物种灭绝的不可逆,所以生态保护才能成为人类永恒的命题,对抗无意义就是人类存在的意义。此言引得在场学者们的肯定与赞扬。
与会嘉宾
还有一位学者表示,这次的论坛展现出了中国生态保护顶尖学者的敢做敢为、自省利他的精神,这种精神是需要提倡和发扬的,也是他本次参会最大的收获。
另一位嘉宾则认为,做相关研究有信仰有使命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他从事的是文艺相关的专业,但近来在AI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绘画、文学等领域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艺工作者将要何去何从,如何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这是他认为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东西。
一些学生也踊跃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表示这次的论坛性质特别,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有的则认为学者们的讨论相当接地气,填补了许多认知上的空白。
与会嘉宾一览
最后,晓剑老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这次的讨论异常热烈,诸多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甚至不乏相互的批评与建议,这是难能可贵的,并组织相关人士进行合影。至此,第十七期晓剑书斋论坛圆满落幕。
第十七期晓剑书斋论坛参会专家进行合影留念